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英國《獨立報》3月3日報道,德國老牌企業、著名汽車零件供應商舍弗勒集團近日爆出一則丑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公司不僅強迫大量猶太囚犯為其充當奴工,還用人的頭發制造布料或其它工業產品。
奧斯維辛博物館的波蘭籍歷史學家們向媒體揭露了這一丑聞。據悉,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離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約3公里外的一個廢棄廠房中找到了堆積如山的人類毛發和大量已經制成的布料等工業產品,而這家廠房在戰時就歸舍弗勒集團所有。
在集會上拭淚的舍弗勒女掌門人瑪利亞-伊麗莎白·舍弗勒
波蘭歷史學家亞采克·拉舍羅博士表示,這家工廠在戰時主要生產軍用布料和坦克零件,就在工廠的一間倉庫里,他們找到了1.95噸用人類毛發制成的布料和大量還沒有加工的毛發。不僅如此,科學家在化驗了部分毛發后發現,其中含有一種被稱之為齊克隆B(Zyklon B)的氰化物,而這種物質正是納粹屠殺猶太人時所使用的毒氣的主要成分。
拉舍羅博士向媒體展示了現場拍攝下來的照片,只見幾十卷快要堆到屋頂的棕色布料被放置在倉庫一角,旁邊還有大量積滿灰塵的毛發。拉舍羅博士表示,想要生產出這么多布料,起碼需要4萬個人的頭發。一般猶太人在到達集中營時,納粹就會先將他們的頭發剃去,這些頭發一般被用來制造軍用毯子或是納粹士兵穿的襪子,納粹還將此美其名曰為“人體回收”。除了歷史學家出示的大量證據,在這家工廠工作過的當地居民也表示,曾經看到火車拉來滿滿兩集裝箱的毛發。
《獨立報》稱,舍弗勒集團由威廉默·舍弗勒和格奧爾格·舍弗勒兄弟二人在二戰期間建立,戰時一直為納粹德國生產所需軍用物資,在波蘭境內建有多家工廠,利用戰爭積累了大量錢財。戰后,舍弗勒集團搖身一變成為德國最主要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堪稱德國企業的典范,現在全世界范圍擁有20余萬名員工。
近來受經濟危機影響,集團連月虧損,目前至少負債140億歐元。上月,舍弗勒集團的現任掌門人、格奧爾格·舍弗勒的遺孀瑪利亞-伊麗莎白·舍弗勒曾在德國工會組織的一次集會上當著眾人的面淚流不止,懇求出席集會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能夠伸出援手,注資幫助舍弗勒集團免遭破產厄運。
《獨立報》表示,對于舍弗勒集團在戰時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這位以愛穿名貴皮草而聞名的女掌門人最近主動承認,歷史上舍弗勒集團確實與納粹達成過某種協議,從而讓集中營的囚犯為他們充當奴工,不過對于舍弗勒集團還曾用人類毛發制作工業產品的說法,瑪利亞卻矢口否認,表示自己毫不知情。(環球在線: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