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你好,我是來自雅安的孫菲,來揚州已經(jīng)兩個多月了,我非常喜歡這里的老師和幫助我們的大哥哥大姐姐。”11月28日,在揚州大學揚子津校區(qū),一場特殊的聚會格外引人關注。原來,這是該校“牛津團”組織“圓夢揚州班”的雅安孩子和外來務工子弟學校的小朋友們相聚大學的感恩節(jié)活動。 揚州大學“牛津團”是一個由90后貧困大學生組成的公益組織,因為拎著牛津包到社區(qū)募捐支援山區(qū)而得名。今年暑假,53名團員打工賺錢籌集兩萬多元并奔赴雅安蘆山縣晨陽希望小學開展支教活動,幫助學校實現(xiàn)了校史上的三個第一:第一個國旗班禮儀隊、第一個科普實驗室和第一筆“追夢女生”助學基金。9月份,牛津團通過媒體和愛心人士的幫助,為11個雅安孩子圓了赴揚“讀書夢”。 “之所以選擇在食堂聚會,是因為牛津團的成員們在這里打工,幫助孩子們籌款助學的。”牛津團團長王昊一表示。為了支持牛津團的愛心行為,食堂專門為他們開辟了“愛心窗口”,牛津團團員在這里打工,賺得的費用全部納入牛津團愛心基金,定向資助雅安小朋友。 在活動現(xiàn)場,來自雅安的6名孩子和施橋第二小學的5名農(nóng)民工子弟牽起了手,做起了朋友,他們一起參觀了哥哥姐姐們平時兼職打工的愛心窗口,并寫下寄給親人的祝福賀卡,學著包起象征團圓的餃子。 “要是有辣椒餡該多好。”來自雅安的孫菲是個無辣不歡的川妹子,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小姑娘今年16歲,現(xiàn)在揚州旅游商貿(mào)學校就讀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yè)。據(jù)她介紹說,雅安川西老家很少吃餃子,這也是她第一次動手包餃子。跟著食堂阿姨一番現(xiàn)場學習后,小孫終于包出第一個“飛碟”形餃子。 “我包的餃子煮好后,第一個先給丁偉哥哥吃。”這群雅安孩子來到揚州后,與牛津團的大學生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兩個多月來,丁偉帶著孫菲逛遍揚州城,這個異鄉(xiāng)的哥哥早已讓她格外親切。 “除了讓他們感受到大學師生的溫暖外,也要引導他們學會感恩。”為此次活動提供全程支持的揚子津東校區(qū)食堂主任殷俊對記者真誠的說,“無論是雅安孩子,還是農(nóng)民工子弟,還是揚大學子,他們都是“新?lián)P州人”,這里就是他們的家”。(通訊員 方國章 印瑩) 實習生:鐘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