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聯上“農業物聯網”,家住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的王英,不用每天定點去自家大棚檢查。通過手機上的終端,她能隨時監測大棚的溫度、通風等各項指標。一旦某個指標出現異常,手機就會主動提示。
遠在吉林省農科院的“農信通”大本營中,幾十位專家正在緊張忙碌著。除了接聽全省各地農民的咨詢熱線,他們還通過視頻及物聯網監測系統,為農民提供適時的生產生活的各種指導幫助。在物聯網中心,其中的一塊大屏幕上,清楚顯示了王英家的大棚的各項即時指標。
這是吉林省與中國移動吉林分公司推行“農信通”應用后,發生在這個農業大省的一幕。近年來,吉林省在推動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摸索出“農信通”這一有效載體。從最初的短信、語音功能,如今已經發展為集合電子商務、物聯網、視頻語音等八個平臺的綜合性農業信息服務載體。
對于農民來說,買種子化肥是一年中的大事。在農業大省吉林省,隨著農村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建成,農民已經可以在網上操作,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購買。家住長春市雙陽區平湖街道黑魚村的楊德方就在去年備耕時從網上買了化肥。他第一天下單,第二天廠家就送貨上門,“只要在電腦上點擊一下,就買完了,很方便。”
“這個交易平臺,是農信通綜合服務平臺的其中一類。”吉林移動公司市場部副總經理李剛說。2008年吉林移動與吉林省農委建立了“12582農信通語音、短彩信平臺”,目前已經發展為包括8個子平臺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形成了服務農民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產業鏈條服務能力。
形象一些來說,像測土配方、農資銷售,專家語音、短彩信指導和視頻診療服務,以及產后的農產品銷售、價格咨詢、務工就業等服務內容,都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實現。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吉林省農信通的用戶已經達到244萬,每天有20多為坐席專家在熱線或視頻中為農民答疑解惑。
“這個平臺拉近了專家和老百姓的距離,每天通過熱線或者視頻為老百姓解決養殖方面的問題,非常方便,最多的時候一天接聽了100多個電話。”吉林省“農信通”綜合服務平臺的首席專家劉清河說。